【全民營養(yǎng)周】武寧縣總醫(yī)院人民醫(yī)院院區(qū)臨床營養(yǎng)科:吃動平衡 健康體重 全民行動
2025年5月17—23日是第十一屆全民營養(yǎng)周,今年的主題為“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全民行動”,宣傳口號為:“健康中國營養(yǎng)先行”。
核心推薦
?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進行身體活動,保持健康體重;
? 食不過量,保持能量平衡;
?堅持日常身體活動,每周至少進行5次中等強度身體活動,累計達150分鐘以上,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;
? 鼓勵適當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,加強抗阻運動,每周2~3天;
? 減少久坐時間,每小時起來動一動。
實踐應用
一、如何判斷健康體重和吃動平衡
目前常用的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是體質(zhì)指數(shù)(body mass index,BMI),它的計算方法是體重(kg)除以身高(m)的平方,即:BMI=體重(kg)/身高(m)2
我國健康成年人(18~64歲)的BMI應該在18.5~23.9kg/㎡,65歲以上老年人的適宜體重的BMI應略高(20~26.9kg/㎡)
吃動平衡:健康體重的“黃金法則”
體重是健康的一面鏡子。超重或肥胖會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而體重過輕則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、骨質(zhì)疏松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指出,能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是體重管理的核心。
吃動平衡公式:
攝入熱量(吃) =消耗熱量(基礎代謝+運動+日常活動)
長期“入大于出”導致肥胖,“出大于入”則可能引發(fā)營養(yǎng)不良。只有兩者動態(tài)平衡,才能讓體重穩(wěn)在健康區(qū)間(BMI 18.5-23.9 kg/m2)。
二、科學飲食:給身體精準“加油”
?主食--粗細搭配,控糖穩(wěn)能量:每天攝入谷薯類200-300克,全谷物和雜豆占1/3左右。例如:早餐燕麥粥+玉米,午餐糙米飯,晚餐紅薯;
?蛋白質(zhì)--優(yōu)質(zhì)來源,吃夠不過量:每天1個雞蛋、300ml牛奶/酸奶、120-200克魚/禽/瘦肉,搭配大豆和堅果;
?蔬果--彩虹色搭配,纖維助力代謝: 每日蔬菜300-500克(深色占1/2),水果200-350克,避免榨汁損失膳食纖維;
?控油鹽糖--隱形熱量要警惕:烹飪油≤25克/天,鹽<5克,添加糖<25克,少喝含糖飲料,警惕零食中的“隱形鹽油糖”;
?定時定量進餐,吃飯宜細嚼慢咽。
三、合理運動:讓身體“動”出活力
1. 有氧運動:燃燒脂肪的“主力軍”
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,或30~6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每周總計150~300分鐘。
2. 力量訓練:增肌塑形的“秘密武器”
每周2-3次抗阻運動(如深蹲、啞鈴、彈力帶等,隔天進行),增強肌肉量,提升基礎代謝率。
適合家庭的動作:靠墻靜蹲、平板支撐、俯臥撐(女性可做跪姿版)。
3. 柔韌與平衡:靈活防傷的“保護傘”
每天5分鐘拉伸(如瑜伽、八段錦),改善體態(tài),預防運動損傷。
4.減少久坐時間,每小時起來動一動。
成年人每天有氧運動相當于快走6000步的時間
四、避開誤區(qū),科學管理體重
誤區(qū)1:不吃主食就能瘦?
→ 長期低碳水飲食可能導致乏力、脫發(fā),甚至反彈更胖。
誤區(qū)2:運動后大吃大喝沒關(guān)系?
→ 一杯奶茶的熱量可能抵消1小時慢跑的努力!
誤區(qū)3:體重秤數(shù)字決定一切?
→ 關(guān)注體脂率和腰圍(男性<85cm,女性<80cm)更重要!
關(guān)鍵事實
? 運動有利于身心健康,維持健康體重取決于機體的能量平衡。
? 體重過輕或過重都可能導致疾病發(fā)生風險增加;低體重和肥胖增加老年死亡風險。
? 超重和肥胖是書籍病的獨立危險因素。
? 增加有規(guī)律的身體活動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;久坐不動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,是獨立危險因素。
?增加身體活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、2型糖尿病和結(jié)腸癌、乳腺癌等癌癥的發(fā)病風險;有效消除壓力,緩解抑郁和焦慮,改善認知、睡眠和生活質(zhì)量。
綜合: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
圖片來源:網(wǎng)絡
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
健康體重管理沒有捷徑,但每一步都算數(shù)!
如果您需要個性化指導,歡迎到臨床營養(yǎng)科咨詢,我們將為您定制專屬方案。
武寧縣總醫(yī)院人民醫(yī)院院區(qū)臨床營養(yǎng)科咨詢門診(減重門診):
門診時間:周一至周五上午8:00~12:00
門診地點:門診一樓外科門診區(qū)營養(yǎng)科診室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